赤旌獵獵征途勁,戰鼓聲聲破浪堅。面對近年來異常嚴峻的市場形勢,中國中冶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和集團公司工作要求,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準確研判形勢、深化戰略布局、加速創新發展、凝聚營銷力量,以“時不我待、勇立潮頭”的奮進姿態,全力以赴夯實基礎管理、強化營銷體系、推進“五個聯動”、深耕區域市場、堅持創新引領,堅定不移以市場營銷高質量發展推進企業再轉型再升級。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中國中冶實現了市場營銷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取得了殊為難得的成績。
夯實基礎管理 筑牢發展根基
體系建設的核心在于夯實管理基礎、提升管理能力。中國中冶制定并印發《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以市場營銷質量穩步提升為目標,從體系建設、資源配置、市場布局、合同質量、營銷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夯實市場營銷體系基礎管理,卓有成效發揮市場營銷龍頭作用。上海寶冶深入貫徹落實工作方案,牢固樹立品牌化營銷思維、產品化營銷導向,積極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聚焦高端營銷和高質量服務,確保市場營銷基礎管理再提升。在優化結構業務升級方面,順應市場形勢變化,結合自身優勢,強化“151”高端優勢品牌,接連斬獲寶鋼無取向硅鋼產品結構優化項目、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等標志性大項目;遵循“核心做強、主體做優、特色做大”基本路徑,有序推進“五五”戰略,與中冶路橋深入整合融合,實現冶金、特色業務向關聯領域拓展延伸,房建與市政基礎設施業務穩步向高端領域聚焦,著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和利潤增長點。在完善大客戶管理機制方面,與政府平臺和大客戶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通過優質履約提高客戶黏性,保障穩定優質訂單來源;積極貫徹落實“五個聯動”,聯合兄弟單位斬獲鄭州航空港科創城、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廣州嶺頭舊改等累計超百億規模訂單。在強化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充實營銷隊伍,制定公投能力提升計劃,確保團隊高效運作。落實市場營銷激勵辦法,充分激發營銷人員積極性和干事創業熱情。建立信用風控團隊和“投資+投標”兩個投委會,審核高風險項目,保持高質量營銷戰略定力。在深化布局區域協同方面,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部署,不斷完善區域布局,近五年三大核心區域年均簽約額占比達52%;打造分子公司梯隊引領、相互銜接的組織發展體系,牢牢守住“家門口”市場。同時緊跟“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圍繞自身業務優勢打造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2023、2024年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大關,先后攬得印尼OBI鎳鐵項目、吉達機場等一批地標性項目,以及援幾內亞議會大廈、援格林納達板球場等一批援外建設項目。
強化營銷體系 提升營銷質量
市場營銷體系是支撐系統性、全面性市場營銷策略的“骨架”。中國中冶近年來立足服務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市場營銷體系定位,創新優化市場營銷商業模式,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構建起“公司總部發揮引領統籌作用,子企業承擔主體責任,三級次企業作為營銷主力,項目部以現場循環市場滾動營銷,營銷平臺公司或營銷中心作為三級次企業下設機構,負責城市營銷,開拓增量市場?!彼募墵I銷新體系,有力推動營銷質量持續提升。中國二十二冶以“兩個營銷”為核心,聚焦“三優”持續發力,打造內涵式“整體強”市場營銷體系,市場營銷呈現持續向上、向好、向優的良好態勢。在做深做透“城市營銷”主戰場方面,發布《百城百戶建設方案》,圍繞潛在市場設置城市營銷分公司和產業鏈事業部進行布局;成立“南方營銷中心”,重點加強長三角、珠三角區域開拓力度;提出建立“四責協同”市場開拓體系,貫徹“品質履約、高效執行”理念,打好“現場循環市場”陣地戰,近三年二次合作簽約超400億元。在做精做優“產業鏈營銷”排頭兵方面,致力打造“十大品牌”,梳理全級次業務,圍繞優勢挖掘客戶,凝聚產業鏈資源,形成核心優勢賽道;致力培育“拳頭產品”,聚焦主責主業,推進產品、業務、結構模式不斷優化。建立細分賽道競爭優勢,在補鏈強鏈中贏得發展主動權;致力拓展增值服務,充分利用內部資源,整合協同外部高端資源,向增值服務領域拓展,推動服務化轉型、平臺化運營、定制化生產,促進產業鏈營銷轉型升級。在打造“整體強”營銷體系方面,編發《營銷系統教育整頓提升方案》《營銷人員積分評級實施方案》,激發營銷團隊干事熱情,促進營銷人員多維發展,同時將商務策劃向合同談判前端延伸,助推營銷內涵式提升;制定《市場營銷對口協調機制》,由總部承擔區域協調職責,開展包片包聯,打好陣地戰、協同戰;建立《市場營銷合規管理風險事項清單》《合同風險負面清單》、編制《建設單位資信調查指導手冊》,落實合規經營、強化風險管控;加快營銷數字平臺建設,構建市場營銷、項目履約、資金回收、成本管控四大體系互聯機制,管理決策效率顯著提升。
推進“五個聯動” 打造差異優勢
“五個聯動”是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一招”。在當前建筑行業競爭更趨白熱化形勢下,各單位積極響應“五個聯動”,互通信息有無、互補優勢特色,深度協同、高效聯動,逐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共建、協調共進、互學共鑒、市場共贏”的“五共”局面。中冶生態環保圍繞“挺進污水處理行業前十強”的奮斗目標,服務集團主責主業,聚焦重點跟蹤項目,加強與子企業互聯互通,協同拓展水務市場,推動“五個聯動”工作走深走實。在聯動對接部署安排方面,指定聯動專責人員,對接服務各兄弟企業,保持深入互聯互通,主動協同開發水務市場。在創新模式做好聯動組合方面,采取特許經營、EPCO、委托運營等模式與兄弟企業進行項目聯動,切實發揮中冶生態環保平臺公司優勢,做好投資、運營,兄弟企業負責設計、施工,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組合。在通過聯動擴大市場版圖方面,選派精兵強將下沉到熱點地區,同兄弟企業實施項目聯動,突破大灣區市場,拓展海外水務市場。2024年,中冶生態環保與近30家兄弟企業開展聯動,不斷探索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協作模式。與上海寶冶聯合,實現能源環保工程領域資源的深度整合與高效配置,成功中標鄂東水廠項目委托運營服務,打造中國中冶在供水領域集投、融、建、營一體化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工程。與中國恩菲聯合,連續中標金川集團兩個重金屬高鹽廢水零排放EPC+O項目,處理規模為8200噸/日,“五個聯動”成效顯著。
深耕區域市場 優化戰略布局
區域深耕是企業實現規模優勢、擴大品牌效應、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抓手。中國中冶致力于聚焦優質市場,著力調整優化區域布局。按照“1+M+N”布局要求,深耕細作區域市場,緊盯五大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和企業所在地市場,聚焦“三個優質”持續發力,將優勢資源進一步向經濟熱點、“富地熟地”等產出高的區域傾斜,推進業務區域集中,引導子企業深耕屬地市場,打造優質穩固市場。中國五冶中原公司作為五冶優化市場布局的重要戰略支點,近年來深耕區域市場,2024年訂單額再創新高,四年累計訂單額超400億元,真正做到以區域良性發展支撐公司穩健經營。在全員擔責開拓市場方面,細化夯實三級營銷網絡,聚焦優質區域制定拓展計劃,同時打造“信息交流收集、商務報價合同談判、以技術等支撐保障”三支精銳團隊,為市場開拓提供全方位堅實支撐。此外,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黏合度,同時強化團隊“忠誠、盡職、擔當、有為”作風建設,激發全員能動性,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在多維發力制定營銷新舉措方面,一方面夯實營銷基礎,高度重視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設工作,實現關鍵區域營銷“跨圈越層”;高度重視誠信體系建設,長期保持企業信用分滿分,筑牢信用基石;持續加大營銷人才培養選拔力度,打造能征善戰的硬核團隊。另一方面,突出渠道建設,將資源維系的軟實力作為扎根區域的硬抓手,實現區域市場內各級政府、各大企業、大型平臺全覆蓋。同時,善用政策機制,深度研究市場趨勢、各地政策,創新合作措施和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推動新市場、大項目拓展取得實效。在現場循環市場方面,打造全過程高品質現場、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優質服務,實現市場份額與品牌價值雙提升,將履約能力、客戶滿意作為營銷“利器”,成功穩住區域發展基本盤。2025年年初,中國五冶中原公司順利斬獲中原醫科城國際交流中心、中原高鐵港配套公共設施等一批10億元級項目訂單,實現現場市場“雙循環”。
堅持創新引領 激發轉型動力
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變量,也是增強企業核心功能的重要保障。當前,新能源及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國中冶堅持創新引領,加快在新能源及儲能產業的布局步伐,不斷集中優勢資源,積極布局電力工程,特別是大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儲能等細分領域積極探索,不斷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中冶武勘在新能源工程建設領域重點布局風光發電、深地儲能、區域能源站等場景,依托“四新三域”實踐路徑,逐步構建“風光氫儲+”智慧能源體系。在創新優化新能源及儲能業務布局方面,一是錨定轉型新賽道,重點瞄準氫儲能、壓氣儲能等新能源技術,搶占市場先機。二是培育“四化”新產業,加速新能源技術產品化進程,推動新能源技術規?;瘧茫七M產品工程化;提升新能源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力,促進工程產業化;構建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實現產業生態化。三是逐步構建整合協同新布局,整合鏈接內部資源,結合資本運作方式快速切入新能源產業鏈關鍵環節;優化業務布局,拓展國際市場,聚焦國家重大項目,打造新能源及儲能示范工程。四是完善組織與管理新體系,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和路線圖;建立高效管理機制,適應業務快速發展;調整組織架構,提升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構建人才梯隊,形成專業化團隊。在依托優勢布局方向方面,構建風光氫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打造礦山綠電替代,拓展氫冶金領域。在構建高質量項目矩陣方面,高度重視資質矩陣和人才團隊建設,在研發端,與高端研發團隊組建創新聯合體;在工程端,擁有眾多設計團隊、資深項目經理、各類注冊人員,確保從設計到施工的精準落地;在資質端,構建新能源領域勘察、設計、施工EPC產業鏈完備的資質矩陣。高度重視新質生產力賦能,深度參與“氫能技術”國家重點專項,牽頭建設深地儲氫原創技術策源地,成功承擔十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高度重視落地項目產品矩陣,不斷在新能源與儲能領域積累豐富經驗,累計完成各種類型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超過11GW。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征程再啟正當其時。中國中冶將進一步以提升市場營銷質量為牽引,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四穩八進”,沉著應對,積極進取,不斷推進企業再轉型再升級,堅定朝著“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貢獻中冶力量。